找到相关内容150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出入佛门之仪规/讲堂之仪规/斋堂之仪规

    摄心,会让你听得更深入,更清楚。4、桌面整洁-桌面是摆放经书的道场,保持桌面整洁,就是恭敬佛法的具体表现。 斋堂之仪规:(一)内外威仪当具足1.内:食存(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诸恶莫作)2.愿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众善奉行)3.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古德云:“观若明(存),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三)拿碗筷的方式1.碗--表龙珠、精华,如吾人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1159937.html
  • 调伏妄想--佛源禅师打七开示之二

    不消化就难受,就打闲岔。   斋堂吃饭,念「佛制比丘,食存,散心杂话,信施难消。」那么吃包子要不要存呢?不要,只要存一「吃包子的是谁」或「念佛的是谁」,你还有什么杂话讲呢?掴你一个...

    佛源禅师

    |妄想|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945216077.html
  • 饭前的感恩

    ,普同供养,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念完经,集中思想作“”主要内容为斋饭来之不易,我今天认真修行了没有?吃饭不能贪图口福,维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即可。“”后才能开始吃饭。   寺院...

    吴蓓

    |感恩|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1420241838.html
  • 首届“灵山之旅”夏令营第五天:苏州行脚

    僧人的过堂仪轨,并有幸聆听了德高望重的寒山寺法主和尚性空老和尚有关和学佛方面的开示。   下午1点30分左右,我们来到了本次行脚的最后一站——西园寺,这是一座园林式的寺院,但吸引营员的不是亭台水榭、百年大鼋,而是这里举行的在江南一带有相当影响的八关斋戒法会以及周末共修法会。济群法师常年来这里主持弘法,宗风远播,法务昌隆,这次他还专程从南普陀赶来为营员们主持了皈依仪式,并做了精彩的开示。   ...

    夏令营

    |灵山|夏令营|灵岩山|西园寺|济群法师|行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8/121718793.html
  • 佛教对饮食、茶文化的影响

    前所未有的,因而扩大和深化了我国对“食”的认识。  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对于世人反省自律,养成珍视...

    【佚名】

    |影响|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7/12480110531.html
  • 心定菜根香

    物欲,才能身安茅屋稳,心定菜根香。   寺院中,戒律生活把五光十色外界屏蔽掉了。庙里吃饭要求吃的时候非常认真,吃饭前念供养咒,还要出食给其他的众生,然后还要食存,吃完饭后还要回向。同时在庙里吃饭有...的人在吃饭的时候心很安定,所以这时候他们就算是吃很差的食物也会吃得香甜可口。所谓心定菜根香,所以常常有很多外来的人在寺院吃这简单的饭菜也觉得美味无比。   我们平时追逐欲已经习以为常,这颗心是散乱的...

    明一法师

    |体验|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07562713521.html
  • 佛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对于世人反省自律,养成珍视他人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增进道德,有着启发、借鉴...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12/12330814209.html
  • 佛教对饮食、茶文化的影响

    未有的,因而扩大和深化了我国对“食”的认识。  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对于世人反省自律,养成珍视他人...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10/12515314341.html
  • 佛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对于世人反省自律,养成珍视他人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增进道德,有着启发、借鉴...

    佚名

    |饮食|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14433323621.html
  • 佛教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不依食而生存。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扩大和深化了我国对“食”的认识。  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550159.html